其他類

64、所修的功德是不是應常常想,才會增多?

阿闍梨答

返回上一頁

【所修的功德是不是應常常想,才會增多? 】

【前言(提要): 賺到的錢,是不是常常想,它就會越來越增多? 】

弟子問:

 弟子请示阿阇梨:有人告诉弟子說,经常想想所做功德(例如供养出家师父等),功德会增长。我们家的师兄师姐在一起讨论,认为不用想所做的有多少功德,已经过去的更不用想。请阿阇梨开示:修功德是否要去常常想呢?

 

阿闍梨回覆:

佛弟子修菩薩道「所修功德,不作功德想,是故功德多。」 金剛經云: 「菩薩不受福德」,何以故? 以不貪福德故,只作悲憫想,只作利樂有情想; 不居功,不求回報,是故功德大,功德大而不居,故名「大有情」。修少少功德、或施惠於人,一天到晚想,不時或忘 (一直都沒忘──念念不忘),名為凡愚。甚至中國古人亦有云: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修一點小小福德,還天天怕忘掉,一直想──愚不可及。

你越是想,你的功德反而越縮水 (因為越想,心量就越來越縮小,以薰習故,越來越自我中心,故心量越來越狹小,心量狹小,所修功德也應著心量而變小!  ) 。一般人一輩子,在三寶邊修「功德」,有人能夠超過梁武帝嗎? 梁武帝與達摩祖師言: 「朕一生建寺、印經、齋僧、度僧無量,請問有何功德? 」如是居功、貪功、邀功,名為愚夫,以所作事功而生大我慢,乃至慢及祖師,如此一切功德全部歸零 (甚而變成負數)。

行善是為了「他」,不是為我,若是為我,即算不了什麼「善」。菩薩所修利益眾生之行,只純粹是要令眾生歡喜快樂,不作他想; 正如為人父母辛勤工作、供給子女,只是純粹要令子女歡喜、生活快樂而已: 只要子女快樂,父母也就因此快樂,也不計較自己的辛勤,更不認為有何功德! 菩薩亦如是,利益眾生,只要眾生快樂,菩薩也就快樂,也不計較自己的辛勤,更不會想有什麼功德──若認為利樂眾生有功德,即非菩薩! 金剛經云: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即使度盡無量眾生已,也不認為我有功德,也不認為眾生受我的惠,也不認為眾生應感我的恩,也不認為眾生應報我的恩;大慈大悲,無所貪著,心廣如大海,是名「菩薩摩訶薩」──佛弟子應如是學。

 

                                                                                                                                                                                              阿闍梨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