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書下載

佛書簡介
書名: 中論 (中觀論)
類別: 佛經
頁數: 約294頁
作者: 龍樹菩薩造、梵志青目釋
漢譯者: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 譯
出版者: 新逍遙園譯經院 ‧ 遍照院
承印者: 漢斯國際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 2025年5月初版,恭印一千冊
流通方式:非賣品,贈閱 (郵費自付)
贈閱處: 新逍遙園譯經院、遍照院
結緣庫存:有存書
索取辦法:1.書信; 2.電話; 3.郵撥;或 4.助印
本書簡介:
中論序 (釋僧叡序)
中論有五百偈,龍樹菩薩之所造也。以﹁中﹂為名者,照其實也;以﹁論﹂為稱者,盡其言也。實非名不悟,故寄﹁中﹂以宣之;言非釋不盡,故假﹁論﹂以明之。其實既宣、其言既明,於菩薩之行、道場之照,朗然懸解矣。
夫滯惑生於倒見,三界以之而淪溺;偏悟起於厭智,耿介以之而致乖。故知大覺在乎曠照、小智纏乎隘心。照之不曠,則不足以夷有無、一道俗;知之不盡,則未可以涉中途、泯二際。道俗之不夷、二際之不泯,菩薩之憂也。是以龍樹大士,析之以中道,使惑趣之徒望玄指而一變;括之以即化,令玄悟之賓喪諮詢於朝徹。蕩蕩焉,真可謂坦夷路於沖階、敞玄門於宇內,扇慧風於陳枚、流甘露於枯悴者矣。
夫百樑之搆興,則鄙茅茨之仄陋;覩斯論之宏曠,則知偏悟之鄙倍。幸哉此區之赤縣,忽得移靈鷲以作鎮;險陂之邊情,乃蒙流光之餘惠。而今而後,談道之賢,始可與論實矣。云天竺諸國敢預學者之流,無不翫味斯論以為喉衿,其染翰申釋者,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賓伽羅、秦言青目之所釋也。其人雖信解深法,而辭不雅中。其中乖闕煩重者,法師皆裁而裨之,於經通之理盡矣,文或左右未盡善也。
百論治外以閑邪,斯文袪內以流滯,大智釋論之淵博,十二門觀之精詣,尋斯四者,真若日月入懷,無不朗然鑒徹矣。予翫之味之,不能釋手,遂復忘其鄙拙,託悟懷於一序,并目品義,題之於首,豈期能釋耶,蓋是欣自同之懷耳。
夫滯惑生於倒見,三界以之而淪溺;偏悟起於厭智,耿介以之而致乖。故知大覺在乎曠照、小智纏乎隘心。照之不曠,則不足以夷有無、一道俗;知之不盡,則未可以涉中途、泯二際。道俗之不夷、二際之不泯,菩薩之憂也。是以龍樹大士,析之以中道,使惑趣之徒望玄指而一變;括之以即化,令玄悟之賓喪諮詢於朝徹。蕩蕩焉,真可謂坦夷路於沖階、敞玄門於宇內,扇慧風於陳枚、流甘露於枯悴者矣。
夫百樑之搆興,則鄙茅茨之仄陋;覩斯論之宏曠,則知偏悟之鄙倍。幸哉此區之赤縣,忽得移靈鷲以作鎮;險陂之邊情,乃蒙流光之餘惠。而今而後,談道之賢,始可與論實矣。云天竺諸國敢預學者之流,無不翫味斯論以為喉衿,其染翰申釋者,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賓伽羅、秦言青目之所釋也。其人雖信解深法,而辭不雅中。其中乖闕煩重者,法師皆裁而裨之,於經通之理盡矣,文或左右未盡善也。
百論治外以閑邪,斯文袪內以流滯,大智釋論之淵博,十二門觀之精詣,尋斯四者,真若日月入懷,無不朗然鑒徹矣。予翫之味之,不能釋手,遂復忘其鄙拙,託悟懷於一序,并目品義,題之於首,豈期能釋耶,蓋是欣自同之懷耳。
中論目次
卷第一
觀因緣品第一
觀去來品第二
觀六情品第三
觀五陰品第四
觀六種品第五
觀染染者品第六
卷第二
觀三相品第七
觀作作者品第八
觀本住品第九
觀燃可燃品第十
觀本際品第十一
觀苦品第十二
觀行品第十三
觀合品第十四
卷第三
觀有無品第十五
觀縛解品第十六
觀業品第十七
觀法品第十八
觀時品第十九
觀因果品第二十
觀成壞品第二十一
卷第四
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觀涅槃品第二十五
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
觀邪見品第二十七